製作及工藝
長衫教育中心 - 製作及工藝
本計劃嘗試為傳統長衫製作工藝留下口傳以外的記錄。以下為部份工藝的說明、短片及圖片。
1. 度身及畫紙樣
度身
- 先把軟尺放在肩膊上垂直落度3個尺寸,
- 包括褶位(肩膊到胸線)、腰位的高低(肩膊到腰),和旗袍的長度
- 再度三圍(貼身尺寸)
- 然後度肩闊和領口長度
*注意三圍的貼身尺寸會在紙樣上放闊3cm*
*注意前幅的胸和腰要比後幅闊,胸(7cm)比腰(4cm)更要闊,否則側縫就會移了去前幅,而臀部就前後幅闊度一樣*
(封有才師傅示範度身時要注意的事項)
畫紙樣 (畫紙樣先畫後幅,再畫前幅)
- 在畫紙樣前先度一下三圍的前後幅分別是多少
- 首先把三圍的貼身尺寸加3cm,而上圍和腰圍的前幅分別闊後幅3.5cm和2cm
- 所以可以先把軟尺頭摺起拉去加了3cm的尺寸,然後再把軟尺反方向摺一半,跟著再把軟尺頭退落3.5cm(上圍)和2cm(腰圍);
- 而由於坐圍的前後幅是一樣的,所以把軟尺先摺去加了3cm的尺寸,再反方向對摺便可以得到1/4的尺寸
畫後幅
- 把紙樣紙打橫放,紙邊對著自己;紙的右邊是畫上身,而左邊是畫裙腳
- 軟尺貼紙邊,把一開頭度的尺寸(胸線高低、腰線、裙長)標記在紙邊上,然後再在較高位標記,把它們連線起來
- 小腰線以下會再畫多兩個尺寸,分別是落11cm和落22cm(坐圍線),然後在坐圍線上標記坐圍的1/4尺寸
- 根據新畫的坐圍線去衡量裙長是否需要改長/短,再在裙腳標記一下坐圍尺寸窄3cm
- 在坐圍的1/4尺寸闊大概1cm畫一畫,並把它和裙腳邊連直線(*留意由裙腳畫上去2/3左右便可以,不需要點對點連線*),
- 再在線上大概畫上叉口位置,而坐圍的1/4尺寸可跟叉口連上微彎的線
- 把小腰和上圍的後幅尺寸分別標記在腰線和上圍線上
- 根據每個人的身型去判斷後褶 與後中的距離(大概介乎8.5~11.5 cm)
- 後褶的頭尾分別是在胸線和大概小腰線落11cm那條線跟坐圍中間,把它連起來,而dart的闊度是大概2cm
- 右手邊紙邊入1.5cm先畫一條直線,用於遲下畫前幅
- 肩闊除2的尺寸畫在剛剛入1.5cm線的落3.5cm(斜度),標一標記,不用畫整條線
- 至於領圍(領口),一般大概6~7cm(由後中到肩膀圍),把領口標記在紙邊入1.5cm的線上,再把它連去肩闊位,而後領弧度就是由後幅領口開到裙頂落大概2~3cm
- 夾圈的高低就視乎每人(大概16~17cm),肩膀位落去上圍(最出那點)16~17cm,然後畫出袖口弧度
- 小腰圍出大概2cm(包括dart的闊度),夾圈直線落小腰線再微彎連接坐圍線(可修靚整個弧度)
畫前幅
- 標記上圍和小腰線分別比後幅闊3.5cm和2cm,坐圍是一樣,同樣地可把它們連起來
- 前幅領口比後幅窄0.5cm,而肩膀斜度一樣,同樣,前幅肩膀圍比後幅窄0.5cm
- 側褶則是後褶胸線位出大概1cm,向外45o畫兩條直線呈“V”形,而整個側褶是位於上圍線和小腰線之間
- 量度一下後幅的夾圈到小腰是多長,然後根據那個長度,把前幅的側褶先摺起來,再畫一條相應長度的線在前幅(由小腰開始畫到上胸線方向),而去找出前幅的夾圈位置
- 把前幅夾圈畫上弧度
- 裙頂落大概7cm開襟,勾畫襟位的S型弧度,而襟的夾圈要比前幅夾圈低大概2.5cm
- 前領弧度就是由前幅領口開到襟位
- 根據每個人的胸距去判斷前褶與前中的距離,大概就是比側褶入2~2.5cm,先畫一條垂直線,然後前褶長度比後褶短一些,所以頂點比後褶落1cm,而尾那點則是小腰線落11cm再落少少
- 前褶深度比後褶淺,大概2.5cm
2. 對花、裁剪及初步車縫
3. 上領及試身
4. 落牽條
5. 袖口貼、襟頭貼及挑邊
6. 包領及裝領
7. 上扣及上拉鍊